• 箍筋和拉钩问题

    箍筋和拉钩到底是怎么计算了,查了一下好几种算法,都不知道依据哪个为准了,网上达人的算法箍筋长度计算公式: 箍筋长度=(梁宽-2×保护层+梁高-2×保护层)*2+2×11.9D+8D 箍筋根数计算公式: 箍筋根数=(加密区长度/加密区间距+1)×2+(非加密区长度/非加密区间距-1)+1 注: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,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,那么,我们可以发现,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;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,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,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,由此,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,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。 拉筋的长度计算公式: 拉筋长度=(梁宽-2×保护层)+2×11.9D(抗震弯钩值)+2D 拉筋根数: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绘定拉筋的布筋间距,那么拉筋的根数=(箍筋的根数/2)×(构造筋根数/2),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;那么拉筋根数=布筋长度/布筋间距,但是软件里的算法根本就没有提到那个8D和2D,我工程设置见图片,其它基本默认,望高手指点指点?
我来答 收藏  举报

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《优秀回答指南》

提交 取消

asfsdfsadfdsf

补充或更正我的问题

提交 取消

asfsdfsadfdsf

完善我的答案 答题人必看 《优秀回答指南》

提交 取消

asfsdfsadfdsf

全部回答 (3) 首答仅用{{minutesHtml}}

  • 已采纳
    8D是针对03G来计算的,03G的保护层是按主筋外皮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,所以加8D。11G保护层是按外层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

    2013-05-04 08:40:29 

  • 11g101-1图集规定了,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皮到构建外皮的,。如下图

    平法输入

    2013-05-04 09:19:11 

  • 对于箍筋长度的计算,许多造价及施工人员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,现在流行的钢筋算量软件,计算方法也是五花八门,给工作、交流造成了很大不便。本人也是一名造价工作者,在日常工作中,对箍筋的计算进行了一些总结,现在对箍筋的计算方法发表一下个人看法,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,更希望大家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,以期共同提高。 一、规范规定,图集要求 1、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GB50204—2002第5.3.1条、第5.3.2条分别规定: 第5.3.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: 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°弯钩,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.5倍,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; 第5.3.2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,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,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;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,应符合下列规定: (1)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.3.1条的规定外,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; (2)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:对一般结构,不应小于90°;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,应为135°; (3)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:对一般结构,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;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,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。 2、《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略》03G101-1规定 (1)对箍筋弯钩的要求(03G101-1第35页:从图中可以看出,对有抗震要求的构件,如果箍筋直径d≤6.5时,10d≤65mm,箍筋135度弯钩的平直段要取75mm,这是推导公式中的一个特例.。 (2)混凝土保护层(03G101-1第33页)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,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(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)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,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。 环境类别 板、墙、壳 梁 柱 ≤C20 C25-C45 ≥C50 ≤C20 C25-C45 ≥C50 ≤C20 C25-C45 ≥C50 -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二 a - 20 20 - 30 30 - 30 30 b - 25 20 - 35 30 - 35 30 三 - 30 25 - 40 35 - 40 35 注: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;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. 在以前的教材和参考书中,通常将钢筋的保护层设定为25mm,由上表中可知,针对不同构件、不同部位,钢筋的保护层并不相同。保护层设定为25mm的推导结果肯定也是不准确的 二、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: (一)弯曲调整值的概念:由于钢筋弯曲时,外侧伸长,内侧缩短,轴线长度不变。弯曲处形成圆弧,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度外包尺寸,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(下料尺寸)之间存在一个差值,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,因此计算下料长度时,必须从外包尺寸中扣除度量差值,这一工作是对外包量度长度的调整。 轴线尺寸L1-量度尺寸(外包尺寸)L2=弯曲调整值δ 1、9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,弯曲直径为D=2.5d。 轴线尺寸:L1=LAB+LCD+π×(D+d)×(90/360)=LAB+LCD+2.749d 量度尺寸:L2=(LAB+D/2+d)+(LCD+D/2+d)= LAB+LCD+4.5d 调整值为:δ90 = L1-L2=2.749d-4.5d=-1.751d 2、135度弯钩的计算AB段为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,一般抗震结构取值为10d,该部分暂不考虑,弯曲调整值只计算BCD段 轴线尺寸:L1=LCD+π×(D+d)×(135/360)=LCD+4.123d 量度尺寸:L2=LCD+D/2+d=LCD+2.25d 调整值为:δ135 =L1-L2=4.123 d-2.25d=1.873 d≈1.9d 箍筋弯钩的平直段为10d,加调整值等于11.9d,这便是箍筋“135度弯钩增加值=11.9d”的来历。 (二)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推导: 以矩形箍筋为例(有抗震要求),在计算过程中保留三位小数,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,以保证计算的精确。 设定:构件截面宽:B        构 件截面高:H 箍 筋直径:d        主筋保护层厚;C 135度弯钩平直段按抗震取:10d 按外包尺寸计算: L=箍筋外包周长+3个90度弯曲调整值+2个135度弯曲调整值+2×10d L=箍筋4边外包尺寸+3×δ90 + 2×δ135+2×10d 即 L=2(B-2c+2d)+2(H-2c+2d)-1.751d×3+1.873d×2+2×10d   (1)当箍筋直径≤6.5时 L=2(B+H)-8c+6.49d+2×75              =2(B+H)-8c+6.49d+150 (2)当箍筋直径≥8时 L=2(B+H)-8c+26.49d 以上即是封闭矩形截面箍筋的通用计算公式, 需要说明的是,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以实物量为准的,按照规范规定施工,用多少就计算多少,所以作为工程造价及施工人员,在计算钢筋用量时,都应该以钢筋的轴线长度作为计算标准。 当然,以上的计算是在纯理论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,具体到实际工作上,肯定会有所差异。所谓的钢筋弯钩增加值、弯曲调整值都是以量度尺寸(或外包尺寸)与中轴线长度的比较而得出的一个理论差值,原因是: (1)首先由平面假设钢筋中轴线在钢筋弯曲后长度不变,实际上会有微小改变; (2)影响弯钩增加值、弯曲调整值大小的钢筋弯曲半径取值取决于结构设计规范、标准图集、施工验收规范、加工工艺标准、构造要求、加工机械等多方面的因素。 (3)按照规范规定: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.3.1条的规定外,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。当遇到主筋直径为25,箍筋直径为8时,箍筋的弯曲半径就不是2.5d了, 以上情况肯定会影响到计算的精度,但就总体而言,上述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微小的。                  

    2013-05-04 09:19:49 

其他类似问题 查看更多

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答案,试试直接提问吧!

我要签到

天降福运!积分,经验值等福利在等着你哟,快来签到吧

热门搜索:
热门问题
Baidu
map